本学期三月份的教学周涵盖第三至第六周,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秉持“对学生负责,对教育负责”的理念,现将各学院的微格教学开展情况总结如下。
一、学生微格教学情况
(一)优点:
大多数学生能提前准备微格教学,包括课标解读、教材分析和课件的制作等,听课过程中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记录,课后及时讨论。
(二)需要改进的问题:
1. 教材使用问题:多数同学上课时选择使用手机上的电子教案,而非携带纸质教材。鉴于本学期众多专业学生首次接触微格课,这一不良习惯若不加以重视,恐对未来学习发展产生不利影响。各学院需重点关注,建议教师要求学生携带纸质版教材,或至少打印授课内容部分的教材,以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教学习惯。

2. 课件设计缺陷:部分同学的课件直接取自网络,未结合个人理解进行修改,导致对课件内容不熟悉,授课时只能照念 PPT。如此一来,学生难以提升信息化辅助教学能力,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能力。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,深入理解并个性化修改课件内容。
3. 板书书写随意:板书整体布局缺乏规划,粉笔字书写规范性和美观有待加强。建议教师要求学生授课前充分设计模拟授课的板书,注重书写排版以及书写与讲解、多媒体的配合,以提升板书质量,增强课堂教学效果。

4. 对微格训练目的认知不足:部分同学对微格训练目的认识不到位,对教师形象和教态重视不够。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微格实训不仅是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,更是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,从而端正学生态度,提高训练效果。

5. 配课同学态度不端正:常出现台上同学讲课,台下同学只顾准备自己内容的情况,这种不认真的配课态度严重影响授课同学的状态。建议教师要求听课同学做好详细的过程记录,便于小组讨论,提高配课同学的参与度和责任感。

6. 教室卫生和纪律问题:有同学带食物进教室,含色素饮料洒在瓷砖上难以清理,还有将零食包装塞进课桌,甚至将没吃完的食物留在主控室,严重影响教室卫生和整洁。个别班级实行小组统一管理手机后,配课状态明显优于其他小组,如文23.4班,建议各班级借鉴此做法,规范课堂秩序。

二、微格教学教师指导情况
(一)优点
大多数老师能按照教学大纲实施课程计划;严格要求学生,并能将微格教学计划提前告知学生;在课前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目的、内容和具体要求;授课过程中实时检查学生的训练情况,并及时给与指导;训练结束时集中,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辅导。形成了任务布置、实践操作、效果检验、总结归纳四个环节的完整闭环周期性训练体系,实践成效显著,值得推广借鉴,如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、音乐与舞蹈学院等。同时,音乐学院本学期实施小班微格教学,每位老师指导的人数较少,指导效果更好。
(二)需要改进的问题
1. 时间安排不合理:部分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准时到实验实训教室,虽符合“微格教学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”,但因准备时间往后顺延,导致学生为赶进度匆忙开讲、匆忙结束,甚至课后补录。建议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到教室进行准备工作,并在训练中合理规划学生的训练时长,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。
2. 过度包办:在实验结束后的检查环节,部分老师主动帮助学生关闭门窗和设备,归还实验器材。长此以往,易养成学生的惰性。建议教师严格检查,认真记录,通过规范化的实践体系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,进而培育有担当、有素养的当代教师。
3. 任务不明确:部分老师未能明确每次训练的内容和具体要求,导致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目标不清晰,准备不充分,课后反思不及时。
4. 学生实训材料检查不及时:由于大多数老师所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较多,所以对学生实训准备、过程和总结材料的检查不够及时,也未能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,导致学生训练过程中不知问题所在,难以做到及时改进。建议各二级学院增加实训过程指导教师,同时老师要及时抽查学生的训练材料。
三、实验室的使用和维护情况
1. 准备效率低:许多小组分工不明确,存在等人到齐才开门、调试设备的现象,平均浪费约 10 分钟准备时间,影响教学进度。
2. 卫生打扫不达标:部分班级卫生打扫存在应付现象,第一、第三大节课后常不打扫,第二、第四大节课后打扫马虎,仅在检查时认真,检查完后便松懈,导致实验室卫生状况不佳。
3. 设备关闭不及时:3 月份有 6 个教室共计 5 人次未关门窗设备,已对相关师生进行批评教育,但仍需加强管理,确保实验室设备安全和良好运行。
以上是本学期三月份微格教学的总结情况,望各学院师生高度重视,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,共同提升微格教学质量,为培养优秀师范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